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 >腹壁正中切口关闭缝合的荟萃分析

腹壁正中切口关闭缝合的荟萃分析

         

摘要

目的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腹壁正中切口缝合关闭技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查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1981至2009年有关腹壁正中切口关闭缝合的文献,要求为具有1年以上随访、采用不同缝合技术和(或)不同缝线材料进行腹壁正中切口关腹的随机对照研究。分析指标包括切口疝、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缝线窦道形成等。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共计6263例患者。与连续缝合相比,间断缝合切口疝发生率明显增加(OR=0.80,95%CI:0.66~1.00;P=0.05),两种缝合方式在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和窦道形成方面无显著差异。与连续不吸收缝线缝合相比,采用连续快吸收缝线的切口疝发生率显著增加(8.3%比15.8%,P<0.05);而连续不吸收缝线缝合的窦道形成发生率更高(5.6%比1.0%,P<0.05)。与连续慢吸收缝线缝合相比,连续快吸收缝线缝合切口疝发生率更高(10.0%比15.8%,P<0.05);与间断快吸收缝线缝合相比,使用间断不吸收缝线缝合窦道形成发生率更高(0比8.8%,P<0.05);连续慢吸收缝线缝合与连续不吸收缝线缝合相比,两者切口疝、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连续不吸收缝线缝合窦道形成发生率会明显增加(OR=0.47,95%CI:0.24~0.92;P<0.05)。连续缝合时,缝线长度与切口长度比值(SL/WL)<4:1与≥4:1相比,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L/WL<4:1时切口疝发生率会明显增加(P<0.05)。结论腹壁正中切口缝合关闭以连续全层(SL/WL为≥4:1)慢吸收缝线关腹为宜,适宜的关腹技术和材料,可以明显减少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和切口疝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