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水稻科学》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种育性遗传及其基因定位

         

摘要

用粳型亚洲栽培稻品种WAB56-104与来自种间回交组合WAB56-104/CG14∥WAB56-104///WAB56-104的3个栽培稻种间近等基因系杂交、回交,对3个BC1F1群体的花粉及小穗育性遗传研究表明,育性遗传符合单位点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型,来自非洲栽培稻的不育基因在与相同位点的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互作时,导致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败育,而形成花粉及小穗的半不育,但本研究的3个组合中,并未导致所有携带亚洲栽培稻等位基因的雌配子完全败育,其作用介于配子消除与花粉灭杀之间.用微卫星标记对这3个群体的育性基因定位表明,它们都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末端,但WAB450-2、WAB450-8携带的不育位点与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RM190、RM133共分离,且很可能与S1等位,而WAB450-7的不育基因则与位于相邻区间的RM253呈松散连锁,可能与WAB450-2、WAB450-8的育性位点不同.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水稻科学》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 作者

    陶大云; MontyP.JONES; 等;

  • 作者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西非稻作发展协会,科特迪瓦,布瓦凯,255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植物细胞遗传学;
  •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非洲栽培稻; 种间杂种; 育性; 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