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4 P物质基因表达和丘脑腹后外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化规律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核因子-κB水通道蛋白4 P物质基因表达和丘脑腹后外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变化规律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关节滑膜核转录因子(NF-κB)、水通道蛋白-4(AQP4)、P物质(SP)基因表达和丘脑腹后外侧核(VPL)痛敏神经元(PSN)放电频率变化规律,探讨AGA的神经源性炎症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实验组(共7组,42只)。实验组又根据注射尿酸钠(MSU)后不同时间点分为0.5、2、6、12、24、48、72 h组,每组6只。于相应时间点记录各组大鼠VPL核PSN放电频率变化后,取大鼠关节滑膜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NF-κB、SP和AQP4基因表达。结果 AGA大鼠VPL核PSN放电频率和关节滑膜SP基因表达于注射MSU后即刻增加,6 h达高峰(P<0.05),12 h后逐渐减少,AGA大鼠关节滑膜NF-κB和AQP4基因表达于注射MSU后0.5 h开始增加,12 h达高峰(P<0.05),24 h后逐渐减低。经统计学相关性分析,NF-κB、SP、AQP4基因表达和PSN放电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r=0.8875,0.9445,0.8126,P<0.05)。结论丘脑VPL核PSN放电频率和SP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反映AGA大鼠关节疼痛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NF-κB和SP基因表达可作为反映其组织炎症和神经源性反应严重程度的指标;AQP4基因表达可作为反映其组织水肿严重程度的指标;疼痛和神经源性炎症在AGA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神经电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新角度研究痛风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新药和临床治疗痛风提供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