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经皮注射聚甲基异丁烯酸治疗溶骨性骨盆区与外周骨转移瘤

经皮注射聚甲基异丁烯酸治疗溶骨性骨盆区与外周骨转移瘤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聚甲基异丁烯酸(PMMA)治疗骨盆区与肱骨、胫骨溶骨性转移瘤的技术与疗效.方法患者24例,S1病变9例,髋臼病变7例,坐骨病变5例,肱骨病变2例,胫骨病变1例,病灶共计26个.穿刺均在X线透视监测下进行.(1) S1穿刺途径:经骶髂关节穿刺S1椎体,穿刺途径应位于第1骶前孔的上方,当穿刺针接近S1椎体边缘时,在侧位透视观察下的穿刺针尖应位于椎管前缘.(2)髋臼穿刺途径:髋臼顶部的穿刺点位于骨盆侧面,在正侧位透视下,将穿刺针送至髋臼病变区.内侧髋臼穿刺应自坐骨结节,经坐骨升支抵达病变区.(3)坐骨病变穿刺途径:穿刺点位于坐骨结节,穿刺针直接穿刺病灶.(4)肱骨、胫骨病变穿刺途径:肱骨穿刺应避开桡神经与前臂血管走行,穿刺病灶.自胫前区直接穿刺胫骨病灶.在X 线透视监测下,应用旋进式加压注射器向病灶内推注呈牙膏状的PMMA.若PMMA抵达椎体后壁或病灶外以及病灶外的血管显影,应立即停止注射,避免PMMA外溢导致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7 d内患者均有明显的疼痛缓解: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4例. 1例肱骨病变患者术后27 d 在起床时,用患臂支撑身体,突感注射PMMA的病变区重度疼痛,考虑可能为PMMA与骨界面之间的微骨折所致,应用石膏固定和制动患臂,对症处理2 d后疼痛逐渐完全缓解.余23例患者随访2~7个月,均未出现局部疼痛加重.2例有PMMA外溢,但无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结论经皮注射PMMA治疗骨盆区与肱骨、胫骨溶骨性转移瘤的技术与方法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四肢骨病变治疗后,有发生骨折的局部潜在可能,局部应制动或外固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