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放射学杂志》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在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中的价值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定量分析在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中的价值

         

摘要

目的使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成分及易损斑块特征,并评价其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依次行CCTA检查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的115例冠心病患者。共入选151支靶血管,54支血管(54例患者)存在明确血流动力学异常(35.76%)。将靶血管按FFR≤0.8和FFR>0.8分为血流动力学异常组(n=54)和正常组(n=97)。应用半自动化斑块分析软件定量分析CCTA图像,测量管腔狭窄、斑块负荷与斑块成分等指标并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运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影响因素,最后采用DeLong检验两两比较相关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相关指标在诊断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方面的价值。结果在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血流动力学异常组的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大直径狭窄率(MDS%)、最小管腔面积(MLA)和最大面积狭窄率(MAS%)分别为1.24(1.04,1.46)mm、65.04%±8.20%、3.61 (2.40,4.80)mm~2、73.91%±7.58%,血流动力学正常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53(1.32,1.72)mm、58.27%±9.50%、5.28(4.00,6.40)mm~2、64.83%±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2,P<0.01;t=4.41,P<0.01;Z=-5.40,P<0.01;Z=6.63,P<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血流动力学异常组的斑块总负荷(TPB)、斑块钙化成分负荷(CPB)、斑块脂质成分负荷(LPB)、斑块钙化成分体积(CPV)和斑块脂质成分体积(LPV)分别为57.96%±11.17%、4.32%(0.11%,5.34%)、14.89%(9.30%,19.23%)、30.68 (0.29,33.36)mm~3、81.72(33.92,94.68)mm~3,血流动力学正常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53.88%±11.77%、2.05%(0.00%,3.42%)、11.83%(6.34%,16.8%)、12.53(0.00,13.24)mm~3、60.71(24.1,75.11)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4;Z=-2.47,P=0.01; Z=-2.30,P=0.02;Z=-2.48, P=0.01; Z=-2.5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1.08,95%CI1.01~1.15,P=0.02)、CPB(OR=1.16,95%CI1.02~1.33,P=0.02)、LPB(OR=1.10,95%CI 1.01~1.19,P=0.02)和MLA(OR=0.69,95%CI 0.49~0.98,P=0.04)是病变节段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中,与MLA(0.76)、MDS%(0.71)、CPB(0.62)及LPB (0.61)相比,MAS%的AUC (0.79)更大,除MLA以外(Z=0.77, P=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 P=0.01; Z=2.91, P<0.01; Z=2.94, P<0.01)。当MAS%联合上述指标时,与MAS%的AUC相比(0.79),联合指标[MAS%+MLA(0.81)、MAS%+MDS%(0.80)、MAS%+TPB(0.80)、MAS%+CPB(0.80)、MAS%+LPB(0.81)]的AUC都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斑块精确定量分析中,与MDS%和斑块成分负荷相比,MAS%能更准确预测病变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异常。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