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新疆南部地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新疆南部地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摘要

1986年9月~1988年4月,新疆南部地区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3地州发生了一起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HNANB)大流行。波及23个县市,持续20个月,经历了2个流行高峰期。共发病119,280例,罹患率2.96%,死亡705人,病死率0.59%;最高县罹患率14.93%,病死率0.58%;最高乡罹患率30.02%,病死率0.53%;发病以青壮年为多,维吾尔族农民占绝对多数,有明显家庭聚集性,女性特别是孕产妇的发病和病死远高于男性。潜伏期为19~75天,平均42天。经免疫电镜观察,可于急性期病人粪便中查到27~30nm 大小的20面体的病毒样颗粒,用标记 IgM 的 ELISA 方法鉴定为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对粪便中排出病毒规律的研究表明,潜伏期末和急性早期排出大量病毒,病后2周未检出病毒。本次流行为饮用水源遭污染而引起,健康人同病人的密切接触在本病长期持续流行中起了重要作用。目前尚无有效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手段,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是当前有效的防治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