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非洲猪瘟病毒pl215L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反应性研究

非洲猪瘟病毒pl215L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反应性研究

         

摘要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的传染病,研究显示,抑制宿主干扰素(IFN)产生的能力与ASFV的致病力密切相关.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ASFVpI215L蛋白能够显著抑制病毒诱导IFN的产生.为研究pI215L抑制Ⅰ型干扰素(IFN-Ⅰ)的机制提供物质基础,本研究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1a-pI215L,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经SDS-PAGE鉴定,结果显示表达了可溶性的pI215L蛋白.进一步纯化pI215L蛋白后免疫小鼠,并经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通过ELISA筛选,获得能够分泌pI215L蛋白单克隆抗体(MAb)的细胞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MAb能够特异性识别25ku处的外源转染过表达不同浓度的pI215L蛋白,并且能够识别感染MOI 1、MOI 10接毒剂量的ASFV编码的内源pI215L蛋白,以及感染ASFV 2 h后不同时间点表达的内源pI215L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T-21a-pI215L转染HEK293T细胞后,以及以MOI 1的ASF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后分别进行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兔源标签HA抗体以及Flag抗体为一抗染色的细胞可见绿色荧光,使用抗ASFV pI215L MAb为一抗染色的细胞可见红色荧光,表明本实验制备的MAb可用于IFA试验,识别内外源pI215L蛋白;免疫沉淀(IP)试验结果显示,纯化的MAb能够特异性结合HEK293T细胞中外源过表达的pI215L蛋白以及ASFV感染PAMs细胞中表达的内源pI215L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pI215L的分子免疫机制以及ASFV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1年第4期|405-410|共6页
  •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免疫创新团队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家畜病毒学;
  •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I215L; 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