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北京市奥运会期间肠道传染病病原学分析

北京市奥运会期间肠道传染病病原学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奥运会期间肠道传染病病原谱构成情况,探讨大批量涉外人员的聚集可能对北京夏季腹泻病原谱构成的影响。方法采集涉奥场馆内腹泻病例,以及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4个区大医院就诊的涉外人员腹泻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45份,对其进行肠道多病原检测。肠道致病菌检测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肠道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反应(RT-PCR)的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5例腹泻病例26例病原学检测阳性,检出率为57.8%,其中24例检出肠道致病菌,主要为副溶血弧菌、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志贺菌等;2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涉外人员腹泻病例检出10种病原体,国内腹泻病例检出5种病原体。对10株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菌株大片段带型比较集中,主要有5种型别。结论奥运会期间北京肠道传染病病原谱主要包括副溶血弧菌、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志贺菌等;夏季腹泻也存在肠道病毒感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