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不同方法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研究

不同方法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吲哚氰绿(ICG)、苔盼兰(TB)及不染色剥除内界膜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连续病例研究。2001年1月-2005年9月在我院被确诊为IMH并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92例92眼被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例按内界膜剥除时采用不同的染色方法随机分为3组:1)A组(34例34眼):不使用染色剂;2)B组(28例28眼);0.5%吲哚氰绿(ICG);3)C组(30例30眼);0.1%苔盼兰(TB)。比较三者间裂孔内界膜剥除的情况、裂孔愈合情况,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以及视力提高情况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三组间在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术前视力、裂孔分期及大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ICG和TB均能有效地使内界膜着色。未染色组与TB染色组各有1眼未完全剥除裂孔旁内界膜,其余眼均完全剥除了内界膜。内界膜剥除的所需时间未染色组(6.3±1.2)min,ICG染色组(4.1±0.83)min,TB染色组(4.2±0.6)min,统计学分析表明未梁色组与染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ICG染色组与TB染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间在术后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和视力提高的程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病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界膜染色可显著提高内界膜的能见度,提高内界膜剥除的效率。尽管与未染色相比,采用内界膜染色的裂孔的闭合率、视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无差异,但考虑到染带来的潜在毒副作用,建议尽可能在不染色的条件下剥除内界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