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两种上颌前份截骨后退术对鼻部形态的影响

两种上颌前份截骨后退术对鼻部形态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评估2种上颌前份截骨术式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收治双颌前突患者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19~32岁。根据入院的治疗顺序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与改良手术组,传统手术组20例,采用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改良手术组10例,采用改良上颌前份截骨术。于术前及术后1年对患者行头颅锥形束CT扫描,将获得的DICOM数据导入Proplan CMF 2.0软件,三维重建颅面部解剖结构,选取反映鼻部形态的软、硬组织标志点,同时建立3个定位平面及三维定点测量系统,测量手术前、后各标志点间的距离及角度,包括鼻唇角、上鼻唇角、下鼻唇角、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尖深度、垂直鼻尖位置、鼻翼基底宽、内眦间距、鼻小柱高度、右侧鼻孔轴角、左侧鼻孔轴角、鼻孔面积,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来评价2种术式对患者术后鼻部形态的影响。结果 (1)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3.74°±9.42°增加至121.93°±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小柱倾斜度由术前的129.86°±7.63°减少到120.06°±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高及鼻翼基底宽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鼻尖角、鼻尖倾斜度、垂直鼻尖位置、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及鼻孔面积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鼻唇角由术前的110.75°±1.67°增至122.42°±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垂直鼻尖位置由术前的(11.87±1.39) mm减少至(11.16±1.02) mm;但鼻翼基底宽、鼻尖角、鼻尖倾斜度、鼻小柱倾斜度、鼻高、鼻小柱高度、双侧鼻孔轴角以及鼻孔面积,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传统的上颌前份截骨术相比,改良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且对患者鼻部形态的影响非常小,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才能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