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通过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SP-A)在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不同时间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5例新生儿接受复杂先心病术后早期SP-A含量变化及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7~30 d,平均20.9 d;体重2.6~4.6 kg,平均3.8 kg;先心病手术风险矫正评分(RACHS-1)分级等级位列2~4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分别在术后2、12、24、72和120 h 5个不同时间点测定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根据患儿在ICU滞留是否大于7 d分为滞留组(8例)和对照组(17例),比较两组术后SP-A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2~120 h,血浆中SP-A的浓度呈时间依赖性递增,其中12 h和72 h表现为2个增长点。滞留组患儿平均年龄(13.0±4.1)d、平均体重(2.4±0.6)kg均小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25.6±4.7)d和平均体重(4.9±2.2)kg,滞留组患儿的手术平均阻断时间(94±22)min和转机时间(181±18)min长于对照组的阻断时间(62±16)min和转机时间(120±14)min,滞留组患儿术后呼吸机辅助平均辅助时间(8.2±7.3)d长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呼吸机平均辅助时间(1.5±0.9)d,滞留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高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滞留组患儿血清中SP-A的含量自术后12 h起明显高于对照组,SP-A术后12 h的浓度与ICU滞留时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复杂畸形心脏矫治手术后血清SP-A浓度增高,SP-A浓度越高,越容易发生ICU滞留,SP-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肺泡毛细血管损伤的生物标志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