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不同Jacob分型的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功能研究

不同Jacob分型的儿童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术后功能研究

         

摘要

目的关于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neglected fracture of lateral humeral condyle,NLHC)的术前不同Jacob分型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术后的临床功能、影像学表现之间的研究尚不多见。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共收治40例行ORIF治疗的NLHC患儿。受伤至就诊手术时间为32~112 d,平均65 d;根据骨折块是否移位及移位程度(Jacob分型)分为两组:A组(Ⅱ型)15例、B组(Ⅲ型)2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儿末次随访影像学Baumann角(Baumann angle,BA)(评价冠状面情况)、髁干角(Shaft-Condylar angle,SCA)(评价矢状面情况)、Hardacre评分等,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X线示术后6~8周骨折愈合,根据Hardacre标准判断疗效,JacobⅡ、Ⅲ型骨折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6.0%(24/25),总优良率为95%(38/40)。JacobⅢ型骨折较JacobⅡ型术后优秀率(excellent)增高(X~2=4.57,P=0.033);JacobⅢ型患儿术后矢状面塑形能力(SCA)较Ⅱ型差(X~2=4.571,P=0.033),两者在冠状面(BA)上的塑形能力相当(X~2=0.67,P=0.683)。术后无明显肘内翻/外翻、骨延迟愈合、不愈合、肱骨小头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等发生。结论儿童陈旧性胲骨外髁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JacobⅢ型患儿术后矢状面塑形效果较Ⅱ型差,原因可能在于术后挛缩的伸肌、纤维组织的牵拉导致骨折远端向后方移位,导致髁干角的增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