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奇神经节的临床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奇神经节的临床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摘要

1990年Plancarte首次论述了用奇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会阴部疼痛,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奇神经节的阻滞治疗和损毁性治疗的论述越来越多,如对痛经、会阴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会阴部多汗等病证,常采用奇神经节阻滞疗法。在奇神经阻滞时所采用的穿刺入路途径不尽相同,如经骶尾关节穿刺、经尾骨穿刺、经肛尾韧带穿刺和经旁正中穿刺等[2]。虽然临床报告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16年第11期|868-870|共3页
  • 作者单位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510515;

    佛山市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解剖实验室;

    广州52830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针灸推拿教研室;

    广州510515;

    开平市沙糖镇卫生院;

    广州529339;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州510515;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