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111例上海健康女性骨密度值测定与年龄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2111例上海健康女性骨密度值测定与年龄相关骨丢失的研究

         

摘要

目的建立上海市健康女性骨密度(BMD)参考值数据库,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防治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女性2111例,为上海市区的居民,汉族,年龄20~84岁,分为13组.研究对象均详细填写健康调查表格,排除因继发性骨病或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以及一些特殊职业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Hologic QDR-2000型)测定所有对象的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粗隆间(Inter)及Ward's三角区部位的BMD值.结果峰值骨量(PBM)出现的年龄段如下:腰椎为30~34岁,股骨近端为20~24岁.此后,随年龄增长而BMD值下降,但在40~44岁时BMD值均有较明显回升(但低于各部位峰值),呈"沟壑状".绝经后妇女在绝经后头10年及26~30年时有两个骨量快速丢失期,前者见于腰椎和股骨上端,年丢失率为1.4%~3.2%,后者仅见于股骨上端,年丢失率为1.1%~1.4%.腰椎部位BMD值在75~79岁组略有回升.各部位骨量累积丢失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80岁时,各部位的骨量累积丢失为28%~58%(比PBM).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在腰椎和Ward's两部位最高,在60~64岁组分别达48%和43%(以WHO诊断标准,T-score<2.5SD).75岁以后,Ward's部位检出率达83%.结论骨骼不同部位到达骨峰值的年龄不同,骨量峰值水平也不同.女性在绝经后头10年及26~30年时存在骨量快速丢失期,应积极地进行干预.骨丢失首先发生在松质骨为主的Ward's和腰椎部位,两部位为骨质疏松症检出的敏感部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