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中华骨科杂志 >增龄与骨骼肌退变

增龄与骨骼肌退变

摘要

@@  随着人类寿命的日趋延长,伴随增龄而发生的人体脏器功能衰退和多种增龄性疾病亦明显增多,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骨骼疾病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虽然这些代谢性骨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有关骨骼肌在增龄过程中的变化,目前研究甚少。最近的研究发现,骨骼肌的增龄性改变是促使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发展并产生严重后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全面研究并充分认识骨骼肌的变化对防治老年性骨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n一、骨骼肌的增龄性改变rn  (一)骨骼肌量(skeletalmusclemass)的改变:30岁以后,人的骨骼肌量平均每10年即下降6%[1],这种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骼肌量的丢失称为“少肌症(sarcopenia)”[2,3]。主要是由于肌纤维数目及纤维区域减少所致,尤其是Ⅱ型肌纤维的萎缩。如果四肢骨骼肌量(kg)与身高高度平方(m2)之比值低于正常青年参照平均值两个标准差以上,即可诊断为“少肌症”。在70岁以下的老年人群中,有13%~24%存在少肌症;而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少肌症者则超过50%。排除种族、年龄、疾病、肥胖、收入和保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少肌症与身体活动障碍有明显关系[2]。但也有报道认为,老年人的全身骨骼肌量与其活动障碍无关。对此结果,不能排除在研究过程中因骨骼肌量低下的老年人死亡而导致研究结果有所偏倚的可能性,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4]。老年人骨骼肌量的减少与机体所罹患的代谢性、物理性和功能性损害有关[2]。有报道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肌线粒体内蓄积了大量的氧化性有害物质,由此造成的组织损害是不可逆的[5]。有人认为,老年人骨骼肌量减少可能是由于身体锻炼水平降低所致,或因肌肉运动单元的丢失、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率下降和食欲调节功能受损引起[6]。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的丧失则被认为与肌量丢失密切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