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寰椎后弓螺钉交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寰椎后弓螺钉交叉固定的解剖学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寰椎后弓交叉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以提供可供选择的寰椎固定方法。方法对10具寰椎标本进行实体测量和CT测量。测量指标包括后结节高度、后弓的宽度、从理想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缘的距离、入钉点到后结节的距离及理想的钉道角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再对100张寰椎三维CT片进行测量,测量指标有后结节(后弓中点矢状面垂直距离)高度、后弓的宽度(水平面后弓与椎动脉沟移行处内侧)、从理想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缘(螺钉完全位于髓腔内)的距离、理想入钉点到后结节的距离及理想钉道的角度(理想钉道与水平线夹角),分析寰椎的解剖学特点。计算后结节高度>7 mm,后弓宽度>3.5 mm及无法对侧置钉的比例。结果寰椎标本的实体测量和CT测量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张寰椎三维CT经测量,椎板后弓的宽度:左侧为(4.7±0.9)mm,右侧为(4.6±0.8)mm;93.5%(187/200)宽度>3.5 mm。从理想的入钉点到椎动脉沟内侧缘的髓腔距离(理想螺钉长度):左侧为(15.9±3.0)mm,右侧为(15.9±3.0)mm,提示螺钉的长度可超过15 mm。后结节的高度值为(7.8±1.2)mm,91%(91/100)高度>7 mm。理想钉道的角度:左侧为26.8°±6.8°(8°~44°),右侧为26.8°±6.3°(13°~4°),11%(22/200)无法交叉置钉。结论解剖学和影像学研究提示寰椎后弓交叉螺钉技术是安全有效的固定方法,为寰椎后路固定提供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