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内旋治疗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

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内旋治疗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

         

摘要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有限旋转治疗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的可行性及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有限旋转治疗42例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患者资料,男7例,女35例;年龄34~55岁,平均44岁;单膝36例(右膝25例,左膝11例),双膝6例。针对术前髌骨轨迹及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groove distance,TT-TG)将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分为三型,依据不同分型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的基础上通过胫骨结节旋转调整胫骨结节位置,改善髌骨轨迹及下肢力线。其中Ⅰ型紊乱10例,Ⅱ型紊乱12例,采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治疗;Ⅲ型紊乱20例,采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内旋治疗。测量手术前后下肢力线、外侧股胫角、胫骨近端内侧角及Q角、TT-TG;依据术前、术后髌骨倾斜角、髌股适合角及外侧髌骨角评估髌骨轨迹改善情况。根据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及足前进角决定旋转角度,避免步态异常。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88个月,平均(72.20±12.60)个月,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感染及骨不愈合。术后12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能完全下蹲。髌骨倾斜角由术前12.45°±3.76°改善至术后5年6.98°±1.78°;髌股适合角由术前12.51°±4.71°改善至术后5年-4.70°±2.57°;外侧髌骨角由术前1.50°±4.90°改善至术后5年7.80°±3.10°。外侧股胫角由术前182.45°±2.20°改善至术后5年174.60°±3.50°,胫骨近端内侧角由术前78.75°±3.50°改善至术后5年93.25°±1.95°。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Kujal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53.10±5.60)分、(47.50±6.40)分、(62.40±8.70)分、(7.50±2.45)分,术后5年分别为(92.70±5.50)分、(91.30±6.90)分、(87.30±4.10)分、(1.50±0.90)分,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中期随访,膝关节髌骨轨迹及下肢力线纠正良好,膝前疼痛及内侧疼痛缓解。结论对膝内翻型髌股关节紊乱症,采用胫骨高位外翻截骨、胫骨结节有限旋转,可有效改善髌骨轨迹及下肢力线进而缓解疼痛,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