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前路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及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前路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技术及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资料,男25例,女20例;年龄45~68岁,平均57.5岁;C3椎体18例,C4椎体30例,C5椎体40例,C6椎体34例,C7椎体7例。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在CT扫描横截面上测量椎管最大狭窄率,颈椎MRI评价脊髓受压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术后共前移椎体129个,其中涉及前移4个椎体11例(占34.1%),前移3个椎体21例(48.8%),前移2个椎体9例(14.0%),前移1个椎体4例(3.1%)。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3.9个月。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5±2.3)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15.4±3.6)分;JOA评分改善率为71.3%±9.6%。术前颈椎平均曲度为4.5°±3.8°,术后颈椎曲度显著增加,术后颈椎平均曲度为10.3°±4.8°。椎管狭窄率由术前的54.3%±8.2%降低为12.5%±5.3%。MRI示颈脊髓均得到充分的原位减压。术中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术后均未出现血肿、切口感染、食道瘘、深部感染、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可安全有效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降低椎管狭窄率,增加颈椎曲度,明显改善神经症状,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