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自然史研究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自然史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Lenke 1A和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自然史及其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2年7月接受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手术治疗的Lenke 1A型和2A型患者197例,其中44例(22.3%)患者术后发生远端叠加现象,男5例,女39例;年龄10~18岁,平均(15.0±2.1)岁;主胸弯Cobb角40°~69°,平均49.3°±9.3°。在初次发生远端叠加现象时与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LIV)下位椎间盘成角、LIV下位椎体偏移骶骨正中线距离。根据随访过程中的变化将远端叠加现象分为进展型和非进展型,进展型定义为椎间盘成角进一步增加>5°或椎体偏移进一步增加>5 mm,反之则为非进展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术前与术后的各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参数,选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远端叠加现象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4例发生远端叠加现象的患者中进展组17例(38.6%),非进展组27例(61.4%)。进展组Risser征明显低于非进展组(t=4.399,P<0.001);进展组47.1%的患者LIV位于充分稳定椎(substantially stable vertebra,SSV)的近端,非进展组3.7%的患者LIV位于SSV的近端,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值=18.142,P<0.001);在随访期间进展组的双肩不平衡改善明显大于非进展组(t=3.01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低Risser征(OR=3.021,P<0.001)及LIV位于SSV近端(OR=10.352,P<0.001)是远端叠加现象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末次随访时进展组SRS-22评分中自我形象评分明显低于非进展组(t=2.321,P=0.014)。结论根据远端叠加现象的自然史将其分为进展型和非进展型,其中进展型接近40%。远端叠加现象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骨龄不成熟、LIV位于SSV近端。此外,远端叠加现象的进展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双肩不平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