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伴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后肩峰下间隙宽度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伴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后肩峰下间隙宽度变化的影像学观察

         

摘要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患者在接受改良双袢法Latarjet手术后肩峰下间隙改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实施的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的52例伴有明显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资料。男33例,女19例;左肩30例,右肩22例;年龄19~45岁,平均29.6岁。关节盂骨性缺损为17%~30%(平均23.4%)。术前双侧及患侧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18个月、36个月行肩关节CT检查,观察骨块愈合及塑形情况,测量并对比患侧不同时间段肩峰下间隙(AHD)宽度与健侧的差异。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美国肩肘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SES)、Rowe评分及Walch-Duplay评分。结果:术后52例患者获37~44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与术前健侧AHD值(7.8±0.8)mm相比,患侧术后即刻(9.6±0.7)mm、术后6个月(8.6±0.9)mm、术后18个月(8.0±0.8)mm、术后36个月(7.9±0.8)mm均增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术前ASES评分(67.3±9.1)分、Rowe评分(40.1±4.2)分及Walch-Duplay评分(63.5±9.0)分相比,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93.9±3.2)、(94.5±2.7)、(95.7±3.6)分]患者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出现慢性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相关症状及体征。 结论:关节镜下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伴关节盂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后,术侧AHD随着时间逐渐恢复至近似健侧大小,其现象可能有助于消除Latarjet术后发生肱骨头上移不稳、甚至后续肩袖损伤的顾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