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新型多孔可吸收骨替代材料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新型多孔可吸收骨替代材料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多孔块状可吸收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和生物相容性.方法选取3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建立舣侧股骨髁直径为6 mm、深10~12 mm的骨缺损模型,根据骨缺损中植入的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20侧:实验组(A组)植人多孔块状可吸收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材料对照组(B组)植入常用非多孔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6、12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显微CT和病理组织切片检测评价新型多孔块状可吸收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的成骨能力和生物降解性能.结果植入后6周A、B组可见新生骨逐渐向材料内部生长,A组新生骨的数量明显多于B组.12周时A组植入材料几乎完全降解,骨缺损完全修复,成熟的骨小梁塑形改造;B组植骨中心区仍有较多材料尚未完全降解;C组骨缺损末愈合.组织切片定量分析显示:6周时A、B、C组新生骨占骨缺损的面积比平均分别为0.30±0.02、0.17±0.03、0.06±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202,P<0.001),组问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A、B、C组新生骨占骨缺损的面积比平均分别为0.53 ±0.05、0.39±0.05、0.07±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243,P<0.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6、12周时残留材料占骨缺损面积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多孔块状可吸收生物活性玻璃骨替代材料因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而表现出更好的成骨能力和生物降解性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