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眼科杂志》 >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眼眶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以期在治疗前通过影像学检查结果推断其病理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并评估其预后.方法回顾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眼眶炎性假瘤的患者56例(58只眼),分析临床特点,观察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类型眼眶炎性假瘤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方差分析,P=0.44).不同类型眼眶炎性假瘤病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秩和检验,P=0.006).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型炎性假瘤病理上表现为组织内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仅有少许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B超检查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实性暗区,后界显示清晰,MRI上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明显强化.硬化型炎性假瘤组织内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故B超仅能探及肿物的前部,后界不显示,MRI上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低信号,且不被强化或仅轻度强化.混合型炎性假瘤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混杂,故影像表现介于上述二者之间.42例淋巴细胞浸润型和混合型炎性假瘤患者经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不能控制或停药后复发,最终采取手术治疗.12例硬化型炎性假瘤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行眶内肿物切除术;2例患者行双眼眶内容物摘除术.综合治疗的成功率为68.5%.结论不同类型炎性假瘤的发病与年龄因素无关,但与病程时间的长短有关,时间长,则病变趋于硬化;不同类型的眼眶炎性假瘤影像学表现不同,并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CT 扫描可作为定位诊断,B超和MRI检查亦可定位,同时也可对组织学类型做出判断;眼眶炎性假瘤治疗困难,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