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紧密连接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对其的调节机制

紧密连接蛋白-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对其的调节机制

         

摘要

目的通过阐明紧密连接蛋白-1(ZO-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脑损伤(EBI)中的作用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对其的调节机制,探讨SAH后导致血脑屏障(BBB)结构和功能破坏的分子机制。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枕大池注生理盐水)、SAH组(枕大池注血建立大鼠实验性SAH模型)、SAH+SP600125组(SAH模型建立前枕大池注射JNK抑制剂SP600125)和SAH+DMSO组(SAH模型建立前枕大池注射DMSO)。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通过伊文思蓝浓度测定评估各组BBB通透性,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各组ZO-1和JNK表达。结果 SAH组24 h后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各脑区伊文思蓝明显外渗,尤其是在脑干和小脑,并出现脑组织结构破坏及神经元损伤,JNK表达的吸光度值明显升高,而ZO-1的表达则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600125能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减轻伊文思蓝外渗、抑制JNK并恢复ZO-1表达,SAH+SP600125组与SAH组和SAH+DMSO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H激活JNK信号转导通路,并通过负性调节ZO-1的表达,破坏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促使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导致EBI,而SP600125则能逆转上述过程,改善EBI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