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科杂志》 >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肌电图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的相关性

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肌电图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的相关性

         

摘要

目的分析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肌电图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对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认识。方法在病理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中,收集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F波以及同芯针肌电图测定结果。对肌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肌力和肌酸磷酸激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30例患者中,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的19例,肌源性损害合并神经性损害5例,单纯神经源性损害2例,未见异常4例。16/123的感觉神经传导存在异常。在16/74块肌肉检测到异常自发电位。肌电图有异常自发电位组和无异常自发电位组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水平[M(Q25,Q75]分别为295.5(201.0,4 845.8)U/L和482.0(292.8,963.8)U/L(Z=0.281,P=0.778)。运动单位电位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组和非肌源性损害组的肌酸磷酸激酶水平[M(Q25,Q75)]分别为332.0(267.0,1 932.0)U/L和502.0(224.5,877.5)U/L(Z=0.091,P=0.928)。有异常自发电位组和无异常自发电位组的三角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eil,MRC)评分分别为(4.3±0.7)分、(4.1±0.8)分(t=0.490,P=0.628),股四头肌MRC评分分别为(3.9±0.6)分、(3.7±0.6)分(t=0.725,P=0.474)。运动单位电位表现为肌源性损害组和非肌源性损害组的三角肌MRC评分分别为(4.1±0.7)分、(4.1±0.9)分(t=0.101,P=0.920),股四头肌MRC评分分别为(3.8±0.6)分、(3.7±0.7)分(t=0.368,P=0.716)。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肌电图检查可以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异常,运动单位电位呈神经源性损害表现或正常,而异常自发电位相对少见;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的改变与肌酶和肌力并不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