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神经科杂志》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神经心理特征的影响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神经心理特征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状况及神经心理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伴有打鼾的脑卒中且符合OSAHS诊断标准的患者54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25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9例)。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患者睡眠结构、呼吸参数;使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主观睡眠状况,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数字记忆广度测定(DST)、Hopkins词语学习测验(HVLT)评估神经认知功能的变化;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估抑郁情绪状态。分别比较CPAP联合药物治疗3个月后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自身及其与单纯药物治疗组两组间的睡眠状况、认知功能及情绪的变化。结果 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脱落5例,2组有效例数分别为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2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29例。CPAP联合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后自身比较: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29.32±16.57)较治疗前(41.66±21.84)显著下降(t=3.926,P=0.001)、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82.11%±5.66%)较治疗前(76.11%±8.90%)明显升高(t=-5.054,P=0.000),治疗后的睡眠结构参数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ESS、PSQI、PHQ9评分[分;4.53±3.86、3.00±2.45、0.00(0.00,2.00)]较治疗前[10.58±7.82、7.53±2.87、3.00(1.00,9.00)]降低(t=-3.883,P=0.001;t=-6.522,P=0.000;Z=-3.549,P=0.000),治疗后MoCA、HVLT(总分、延迟)、DST1、DST2评分(分;23.37±4.75、22.32±6.90、7.47±3.82、7.84±2.59、5.32±2.81)较治疗前(22.16±4.94、19.16±7.66、6.68±3.74、7.32±2.67、5.00±3.00)显著增高(t=-2.773,P=0.013;t=-6.857,P=0.000;t=-2.704,P=0.015;t=-2.249,P=0.037;t=-2.882,P=0.010)。CPAP联合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CPAP联合药物治疗组ESS、PSQI、PHQ9评分(分)较单纯药物治疗组[8.76±6.92、7.59±5.49、5.00(2.50,9.50)]显著降低(t=-2.711,P=0.009;t=-3.941,P=0.000;Z=-4.555,P=0.000),DST1评分(分)较单纯药物治疗组(6.45±1.43)升高(t=2.144,P=0.042)。结论 CPAP联合药物连续治疗3个月显著改善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的日间嗜睡及抑郁情绪,认知功能以注意力方面改善明显,低通气、缺氧程度得到缓解,而睡眠结构紊乱无明显改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