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肾脏病杂志》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肾囊肿感染43例次临床分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肾囊肿感染43例次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总结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DPKD)肾囊肿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住院的ADPKD肾囊肿感染患者43例次的临床资料,比较前后10年间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的变迁、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结果 20年间共有473例662例次ADPKD患者收治入院,其中40例发生了43次肾囊肿感染,8例次为确诊病例,35例次为疑似病例。43例次肾囊肿感染中34例次(79.0%)病原学培养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占82.4%。后10年与前10年相比,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和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起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性为69.8%,起始联合用药较单药治疗有效率高(75.O%比65.2%,P<0.05)。前10年组,初始联合用药比例为30.0%,有效率为60.O%,住院时间为(20.2±6.7)d;后10年组的初始治疗联合用药比例和有效率提高,分别为61.9%和78.2%,住院时间缩短至(16.3±3.2)d。对于直径>5cm的囊肿感染常需要穿刺抽液治疗。结论 ADPKD肾囊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初始经验治疗常需联合用药,必要时行囊肿穿刺抽液治疗。随着对该并发症认识的加深,治疗效果不断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