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血管襻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负重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血管襻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负重长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修复负重长段粗骨缺损临床应用可行性。 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 72 只,随机分为 3 组。A组:单腓移植组;B组:骨膜外双腓骨组合移植组;C组:骨膜内双腓骨组合移植组。制成胫骨中上段骨缺损 10 0 mm,采用 3 种手术方式,术后 2、4、8、12、16周分别拍X线片及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密度及组织学、生物力学检查。 结果 X线结果显示,C组较A、B组骨痂增加明显,骨小梁排列整齐,移植腓骨明显增粗。术后 4 周血清 ALP:A组 (91 .6±9. 2)、B组 (11.4 9±5 .1)、C组 (136 6±3 9);血清 BGP:A组(3. 90±1. 02)、B组 (4. 69±0. 58)、C组 (5 .84±0. 98);骨密度:A组 (0. 179±0 .03)、B组(0. 286±0 .04)、C组 (0. 301±0. 07),C组较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组织学检查C组较A、B组骨痂形成早、成熟早,骨小梁排列整齐,两腓骨形成一体,髓腔再通。成骨量:A组 (398±4 0)、B组 (41. 7±2 .3)、C组(49. 2±5 .7),C组与A、B组比较,P<0. 05。生物力学测试,移植骨平均最大载荷、最大扭距及剪切应力,C组均大于A、B组。 结论 血管袢骨膜内腓骨组合移植是治疗负重长段粗骨缺损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共页
  • 作者单位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山东省潍坊市;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骨骼手术;
  • 关键词

    腓骨; 移植; 骨缺损; 兔;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