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7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疫情防控策略。方法 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获取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深圳市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1周内同一集体单位5例及以上)346起,其中6.36%(22/346)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2006—2013年疫情少且波动小,2014年后疫情明显升高,2016—2017年疫情占57.80%(200/346),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流行毒株2013年及之前以GⅡ.4基因型的毒株为主,之后依次为GⅡ.17和GⅡ.2。11月至次年3月(76.88%,266/346)为发病高峰,63.87%(221/346)发生在原特区内地区,发生场所主要为托幼机构(67.05%,232/346)和中小学(23.70%,82/34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原因以接触传播(45.45%,10/22)和食源性传播(40.91%,10/22)为主,水源性传播(13.64 %,3/22)相对较少;75.80%(238/314)发生在托幼机构和中小学的暴发疫情局限在一个班级,主要为接触传播引起。结论 深圳市诺如病毒腹泻暴发疫情监测标准灵敏度高,2014年后疫情上升可能与流行毒株基因型的更替有关,冬春季需加强托幼机构、中小学等重点单位综合防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