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ADC值变化

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ADC值变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ADC值的变化特征.方法 收集绝经前和绝经后因子宫以外的盆腔器官病变接受MR检查的女性患者78例,根据其月经状态分为月经期(n=18)、卵泡期(n=20)、黄体期(n=20)和绝经后(n=20).在ADC伪彩图中测量子宫各层结构(内膜、结合带、肌层)的ADC值,分析并比较不同结构、不同月经状态下子宫ADC值的差异.结果 相同月经状态下,子宫内膜、结合带、肌层间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子宫肌层、内膜、结合带ADC值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各层结构在不同月经状态的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月经期、黄体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合带ADC值在月经期、卵泡期与黄体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绝经后与黄体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ADC值在绝经后与月经期、卵泡期和黄体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同月经状态下正常子宫各层结构ADC值变化较大.利用ADC值评判子宫疾病时,应考虑不同月经状态下的基线ADC值变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