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医史杂志》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消渴'病辨析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消渴'病辨析

         

摘要

《黄帝内经》认为"消渴"患者不可服用"石药"。魏晋至隋唐时期, 因为"温补壮阳"的需求, "服石"之风兴盛一时。"服石"的富裕人群又是糖尿病的易患人群。时人因此注意到"服石""房事""消渴"的相关性, 不再认为"消渴"患者不可服用"石药", 而认为"服石"就是导致"消渴"的主要原因, 并形成了"石热"积于"肾", "肾虚"导致"消渴"的病机认识, 还出现了大量相应的治疗方药。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富裕人群, 可能同时患有"服石"中毒与糖尿病2种均可导致"消渴"的不同疾病。因此, 临床上在借鉴魏晋至隋唐对"消渴"的认识, 用于治疗糖尿病时, 应注意加以区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