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病理机制的探讨

继发磺脲类药失效病理机制的探讨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继发磺脲类药(SU)失效的发生机制.方法利用总胰岛素原(TPI)、完整胰岛素原 (IPI) 和真胰岛素 (SI) 定量检测技术,比较健康对照组(n=10)、SU有效组(n=38)和继发SU失效组 (n=46) 糖耐量试验(OGTT)过程中胰岛素样激素分泌水平(分别用曲线下面积AUCTPI、 AUCIPI和AUCSI表示)及其与血糖调节的关系,计算各组AUCTPI/AUCSI比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并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导致继发SU失效的危险因素,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继发SU失效的发生机制.结果两个糖尿病组空腹TPI和IPI均高于对照组, 几何平均数(pmol/L)分别为SU有效组:14.9, 4.1;SU失效组:12.9, 3.9;对照组:3.2, 0.6,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所有P<0.001.糖负荷后两个糖尿病组AUCSI低于对照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mu/L/h)SU有效组:19.3;SU失效组:24.6;对照组:42.4,差别有显著意义,所有P≤0.01, 但AUCTPI/AUCSI比高于对照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SU有效组: 3.4;SU失效组:2.3; 对照组:1.0,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均为0.001.继发SU失效组OGTT第3 h的血糖水平(22.8 mmol/L) 明显高于SU有效组(19.5 mmol/L), 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5,且与AUCSI无相关关系(r=-0.15,P=0.3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糖是继发SU失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空腹高胰岛素原血症,但糖负荷后3 h内真胰岛素分泌总量不足.继发SU失效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原转化障碍的程度无突出加重的证据,但高糖刺激后血糖清除迟缓.持续高糖毒性作用是继发SU失效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年第12期|768-771|共4页
  • 作者单位

    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

    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

    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

    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

    510220,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心实验室;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胰岛疾病;
  • 关键词

    胰岛素原; 胰岛素; 磺脲类药;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