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实验诊断学 》 >DCC基因对裸鼠皮下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DCC基因对裸鼠皮下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

             

摘要

目的 研究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基因对裸鼠皮下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的生成及抑制机制.方法 获取基因片段,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表达载体,将人结直肠癌SW1116细胞悬液注射到裸鼠皮下,使裸鼠成瘤.建模第15天,观察裸鼠成瘤情况,测量瘤大小.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15只体重、年龄相等的雄性裸鼠),第1组为生理盐水组(n=5,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第2组为DCC干预治疗组(n=5,瘤体内多点注射DCC质粒,注射50μg,质粒浓度908 ng/μl);第3组为5-FU治疗组(20 mg/kg体重,腹腔注射,连续15 d).每周测量瘤体大小,称量瘤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裸鼠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中DCC蛋白水平的表达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淋巴管进行计数.结果 建模第30天,观察裸鼠成瘤情况,测量肿瘤大小.生理盐水组、DCC干预治疗组、5-FU治疗组裸鼠的肿瘤重量分别为(0.353±0.119)g、(0.123±0.015)g、(0.147±0.041)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903,P=0.016);与生理盐水组相比,DCC干预治疗组、5-FU治疗组裸鼠肿瘤重量均有所减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DCC干预治疗组和5-FU治疗组的总凋亡率分别为23%、5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362,P=0.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DCC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重复3次,曝光900秒未检测到条带(DCC蛋白).生理盐水组、DCC干预治疗组、5-FU治疗组的DCC蛋白表达分别为1.556±0.088、2.061±0.075和2.052±0.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27,P=0.001).淋巴管计数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组、DCC干预治疗组、5-FU治疗组的淋巴管计数情况分别是(14.67±0.626)个、(8.43±1.002)个、(7.49±0.5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89,P=0.039).结论 DCC基因能够抑制裸鼠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管的生成,且抑癌机制与其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