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和B组均予以阿司匹林0.3 g睡前口服,治疗7 d后改为阿司匹林0.1 g睡前口服,治疗7 d;C组予以阿司匹林0.1 g睡前口服,治疗14 d。A组和C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3组均予以常规基础及对症治疗。观察并比较所有病人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血流参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BUA)水平、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后记录再发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B组和C组。治疗后,3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和C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参数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血清hs-CRP、TNF-α、Hcy和BU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及C组血清hs-CRP、TNF-α、Hcy和BUA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A组再发脑梗死1例(1.7%),B组再发脑梗死5例(8.3%)和C组再发脑梗死4例(6.7%),A组再发脑梗死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病人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并降低复发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