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从肝血虚论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理论探讨

从肝血虚论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理论探讨

         

摘要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极易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近年来随着核苷类药物的问世,西医在抗病毒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病情的阻断发展、病毒的耐药、生化指标以及患者的症状改善等犹未尽然.资料研究及大量的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该病发挥了的一定的优势,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临床辨证分型较多,且认识不一,方法各异.目前临床上多遵循1991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委员会提出的湿热中阻、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及脾肾阳虚等5型辨治.但在临床实践中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特别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完全是单一证型,由于病邪的侵入,使脏腑间功能与物质的消长变化,而出现兼证或混合型证型较为见之.临床中观察到,在此阶段患者出现肝血虚或肝血亏虚等表现,症见疲乏无力、两胁不适、头晕目眩、烦躁不安、少寐多梦及纳食不佳等,若采用上述传统的辨证方法,疗效不佳.

著录项

  • 来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年第5期|257-259|共3页
  • 作者

    成冬生;

  • 作者单位

    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0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