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肝脏病杂志》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拉米夫定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遵义地区HBV基因型以及拉米夫定治疗前后发生YMDD变异的相关因素,及早进行拉米夫定疗效及耐药的预测。方法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在口服拉米夫定前及治疗后3、6、12、18、24个月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乙型肝炎标志物、ALT、AST、总胆红素、白蛋白的检测。同时在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HBV基因型及YMDD变异株,治疗后HBV DNA定量下降又反弹升高,且血清HBV DNA>1×10~4拷贝/ml时,再次进行YMDD变异株检测。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及确切概率法,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有序变量之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遵义地区的HBV基因型由B、C及B+C基因型构成。拉米夫定治疗后18例检出YMDD变异株,用药1年和2年的变异率分别为15.1%和34.0%。HBV突变类型有rtL180M/M204V、rtL180M/M204I、rtM204I和rtL180M四种,其中C区rtM204V全部合并rtL180M突变(100%),C基因型中rtL180M/M204V联合突变及rtL180M/M204I联合突变明显高于B基因型(77.8%比25.0%及22.2%比12.5);C基因型中未见点突变,而rtM204I、rtL180M的点突变仅见于B基因型。YMDD变异与未变异组性别、民族、乙型肝炎家族史及HBeAg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年组和年龄<35岁组变异率明显升高(x~2值分别为4.707和5.853,P值均<0.05)。不同HBV DNA滴度患者YMDD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1,P>0.05),但HBV DNA<105拷贝/ml者未发现YMDD变异。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后YMDD变异可能与HBV基因型及P基因突变类型有关,并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了减少YMDD变异的发生,应选用病程短、HBV DNA水平较低、肝损害较重的患者进行拉米夫定治疗,有条件的应检测HBV基因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