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聚乙二醇化G-CSF与重组人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对比研究

聚乙二醇化G-CSF与重组人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造血恢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1月住院治疗的157例接受allo-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观察对象。PEG-rhG-CSF组(65例)在移植后第1天(+1 d)和+8 d各给予PEG-rhG-CSF 6 mg皮下注射;rhG-CSF组(92例)于+1 d开始给予rhG-CSF5μg·kg-1·d-1皮下注射,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5×10~9/L持续3 d停药。结果①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植入、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5(8~12)d对13(9~24)d,P=0.393;14(9~160)d对14(9~92)d,P=0.094],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期发热例数及粒细胞缺乏期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35,P=0.622,P=0.460),移植后1个月内红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P=0.059)。②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急性GVHD、慢性GVHD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1%(15/65)对34.8%(32/92),P=0.115;20.0%(13/65)对32.6%(30/92),P=0.081],ⅡⅣ度急性GVHD、慢性广泛型GVHD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0%(13/65)对30.4%(28/93),P=0.287;9.2%(6/65)对20.7%(19/92),P=0.135]。③PEG-rhG-CSF组与rhG-CSF组比较,1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2.5%对61.4%,P=0.478;67.4%对67.3%,P=0.718]。④PEG-rhG-CSF组、rhG-CSF组比较,非复发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95%CI 11.4%~37.0%)对32.6%(95%CI22.2%~47.9%),P=0.141],复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4.9%(95%CI7.4%~29.8%)对10.0%(95%CI5.0%~20.0%),P=0.299]。结论与rhG-CSF比较,PEG-rhG-CSF可减少给药次数,allo-HSCT后造血重建、GVHD发生率、复发率、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