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中英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功能与长期预后的关系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因AMI在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的患者, 依据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分为无心力衰竭(心衰)组和心衰组, 心衰组按照PCI术后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射血分数(EF)值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 EF≥50%)、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 EF 40%~49%)和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 EF&40%)。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有无心衰及不同类型心衰与长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 614例患者, 年龄为(59.2±12.0)岁, 合并心衰患者1 390例(占38.5%), 包括HFpEF患者672例(18.6%)、HFmrEF患者549例(15.2%)和HFrEF患者169例(4.7%)。中位随访652 d, 全因死亡194例(5.4%)。AMI合并心衰的发生率从2010年的47.8%降至2017年的31.2%, 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比较P&0.001)。多因素校正后, HFpEF(风险比HR 1.73, 95%可信区间CI 1.16~2.59, P=0.007)、HFmrEF(HR 2.24, 95%CI 1.45~3.44, P&0.001)和HFrEF(HR 4.53, 95%CI 2.71~7.56, P&0.001)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无心衰患者, 呈递增趋势(趋势比较P&0.001), 其中, HFrEF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HFpEF(HR 2.58, P&0.001)和HFmrEF患者(HR 1.99, P=0.007), 但HFmrEF与HFpEF患者的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或桥血管、合并高血压、年龄大、血肌酐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AMI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而男性、院内完全血运重建、使用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为保护因素。不同类型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不同, 其中, 糖尿病增加HFrEF患者死亡风险(HR 2.62, P=0.01), 接受完全血运重建降低HFrEF患者死亡风险(HR 0.13, P&0.001), P2Y12受体抑制剂降低HFpEF患者死亡风险(HR 0.19, P=0.005), ACEI或ARB降低HFmrEF(HR 0.44, P=0.007)和HFrEF(HR 0.13, P&0.001)患者死亡风险, β受体阻滞剂降低HFmrEF患者死亡风险(HR 0.27, P&0.001)。结论近年来AMI患者PCI术后心衰的发生率有所下降, 但心衰仍是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合并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明显比不合并心衰患者差, 其中HFrEF患者预后最差, HFmrEF和HFpEF患者预后相当。不同心功能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