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手移植

摘要

@@由于创伤、肿瘤切除或先天性原因所致的肢体缺失,往往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了克服部分障碍和弥补外观,可给患者佩戴假肢。下肢假肢可起到一定的行走、站立和负重的作用,可不同程度地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但对上肢假肢的功能要求更高、更复杂,即使是三维电子手也只能完成手部粗大的动作,难以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从理论上讲,目前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世界性难题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重新再造复合组织的肢体。但组织工程和克隆技术是21世纪基础研究的世纪性课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尚难以过渡到临床。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认为解决肢体缺失这一临床难题,最可能、最直接的方法,首先将仍然是异体肢体(手)移植。rn  一、异体肢体(手)移植的提出、观念与成功rn  肾、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移植属于单一的组织移植,其移植技术目前较为成熟。但肢体却包括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神经、血管、骨、骨髓等,由多种组织构成,故异体肢体移植属于复合组织移植[1],其免疫排斥反应较为强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有实验研究但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受制于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在人们的观念中多认为肢体缺失的严重性不如心、肝、肾、肺等重要生命器官衰竭对人体的影响,因而对异体肢体移植的临床研究近乎无人敢于涉足。随着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免疫抑制剂与降低免疫排斥反应综合措施研究的进展, 以及联合应用最新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动物异体肢体移植的长期存活[2,3],以及自体肢体再植等令人鼓舞的结果[4,5],为人体异体肢体移植尤其是异体手移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日益追求,肢体缺失的修复再造日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人们对这一手术的观念亦发生了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