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未成年眶周蜂窝织炎患者86例临床分析

未成年眶周蜂窝织炎患者86例临床分析

         

摘要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诊治的86例未成年眶周蜂窝织炎患者临床资料。86例中72例为眶隔前蜂窝织炎, 年龄0.5~11.0岁, 男性44例;14例为眶隔后蜂窝织炎, 年龄2.0~17.0岁, 男性9例;眶隔后感染者发病年龄(6.14±2.18)岁, 显著高于眶隔前感染者(3.71±2.83)岁(P&0.05)。眶周蜂窝织炎病因中54例(62.8%)为鼻窦炎。86例均表现为眼睑红肿及压痛等局部症状, 9例眶隔后蜂窝织炎患者伴有眼球运动受限、眼球突出。86例患者均行CT检查, 表现为眶隔前间隙正常结构界面消失, 眶软组织密度增高, 其中12例眶隔后蜂窝织炎患者可见眼球受压移位。7例眶隔后蜂窝织炎患者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可见患侧眼眶脂肪间隙模糊, 眶周长T1及T2信号。实验室检查主要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眶隔后蜂窝织炎高于眶隔前蜂窝织炎患者[(15.00±3.35)×109/L比(12.96±2.81)×109/L, (26.76±15.75)比(19.31±11.86)mg/L],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9例进行了血培养检查, 共分离出病原菌5株(均为眶隔后蜂窝织炎者),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 流感嗜血杆菌1株。86例均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及抗生素静脉输注治疗, 其中4例有脓肿占位眶隔后蜂窝织炎者行皮肤切开(1例)和B超引导骨膜下针刺引流术(3例)引流, 86例均治愈。提示眶隔前与眶隔后蜂窝织炎患者存在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的差异, CT及MRI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治疗可采用抗生素局部滴眼联合静脉输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