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

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儿119例病例系列报告

         

摘要

cqvip:目的探讨咽峡炎链球菌群(SAG)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细菌培养SAG阳性病例;结合其微生物学、放射学和临床资料对每一分离株进行详细评估,排除SAG阳性为污染和定植菌株。采集病例资料中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转归及预后,菌种鉴定结果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史分为有、无基础疾病2组。基础疾病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梨状窝瘘、皮毛窦、先天性食管瘘、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先天畸形,免疫抑制,副鼻窦炎,脑性瘫痪,食管异物等。结果119例感染SAG患儿年龄33 d至16岁,中位年龄4岁(5);有基础疾病组56例(47.1%),主要包括头颈部感染27例(48.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1例(19.6%)和血流感染10例(17.9%);头颈部感染中梨状窝瘘19/27例(70.4%);血流感染中免疫抑制6/10例(60.0%);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先天性心脏病7/11例(63.6%),以中间链球菌为主。有、无基础疾病SAG感染患儿,住院天数、热程、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和血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04例(93.7%)SAG感染患儿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41.2%,其次为腹腔感染20.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6%、血流感染12.6%;咽峡炎链球菌44株,星座链球菌41株,中间链球菌34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性分别为87.4%、93.2%、94.2%、20.2%、21.8%、100%和100%。死亡1例,2例因病情危重放弃治疗。结论SAG感染常形成脓肿,头颈部感染最多见,有、无基础疾病的SAG感染患儿临床特征差异并不明显,中间链球菌是导致脑脓肿的主要SAG病原,SAG菌株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