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妊娠期高血压病母亲依拉地平抗高血压治疗对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病母亲依拉地平抗高血压治疗对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病(妊高征,PIH)母亲接受依拉地平(isradipine)治疗对新生儿血糖水平的影响,并与阿替洛尔(atenolol)治疗和非药物抗高血压干预进行比较。方法:妊高征母亲及其新生儿63例,按照妊高征母亲接受抗高血压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依拉地平组(n=21)、阿替洛尔组(n=19)、低盐饮食对照组(n=23)。出生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生化分析法检测母体和脐带血血糖水平;分别在出生后第1、3、6、12、24小时用试纸带法检测新生儿血糖水平。组内新生儿不同阶段血糖水平的比较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l-Wallis法。母体血糖作为自变量,脐带血糖和生后第3及第6小时新生儿血糖为因变量进行血糖浓度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三组间的平均血糖水平在母体及新生儿的各项检测中均无显著差异。依拉地平组和对照组中,母体和脐带血血糖具有相关性(分别为r=0.61,P<20.05和r=0.79,P<20.05)。只有对照组出生后第3和6小时新生儿血糖和母亲血糖具有相关性(3小时r=0.62,P<20.05;6小时r=0.62,P<20.05)。阿替洛尔组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低血糖发生百分比分别为:依拉地平组52.4%、阿替洛尔63.2%、对照组34.8%,且各组的低血糖均常发生于生后第1小时。结论:妊高征母亲接受依拉地平治疗与阿替洛尔治疗或低盐饮食控制干预对新生儿血糖水平具有相似的效应,均有发生低血糖的潜在危险。相关性分析表明,依拉地平与阿替洛尔相比优点在于只影响出生后新生儿血糖水平(相关性只存在于脐带血与母体血糖之间),而阿替洛尔则在更早的阶段就影响新生儿血糖水平(任何时候均无相关性)。结果还表明,无论母体是否接受过抗高血压治疗,妊高征母亲新生儿出生后第1小时的血糖控制均十分必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