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制作

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物模型制作

         

摘要

探讨心脏血管内迷走神经丛刺激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动物模型制作.32条Mongrel 狗活体心脏大血管:冠状窦、左右肺动脉、左房、上下腔静脉等处插入7F蓝状电极进行迷走神经丛刺激,刺激频率为20 Hz,刺激间期0.1 ms,刺激电压1~40 V,刺激时间30~50 s.为了避免神经丛刺激直接对心房的影响,于刺激迷走神经丛的同时在P波后发放200 Hz、20~50 ms的PS2心房高频刺激,使迷走神经刺激落入心房的不应期.在这些心脏血管迷走神经丛刺激时减慢窦性心律,且减慢速度呈电压依赖.在一定的刺激强度下,窦性心律能够达到最大减低(从750±102 ms至1 560±230 ms),心房肌不应期显著缩短(从175±13 ms缩至96±23 ms),同时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且重复性很好.应用β-阻断剂(esmolol 1 mg/kg)时,提高了房颤诱发域值;迷走神经阻断剂(atropine 1~2 mg/kg)可以完全阻断房颤的诱发.结论:蓝状电极非常有利于快速在静脉血管腔内找到迷走神经丛刺激位点;心脏大血管处存在迷走神经丛,刺激这些神经丛能够复制出与临床灶性阵发性房颤非常类同的房颤,迷走神经阻断剂可阻断这类房颤的诱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