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生物型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

生物型假体与骨水泥型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对比生物型与水泥型组配式旋转铰链假体重建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8年9月,本中心使用生物型假体及水泥型假体系统治疗股骨远端普通型骨肉瘤的共157例资料,生物型假体组均使用Megasystem-C假体系统,水泥型假体组均使用力达康假体系统。其中生物型假体组66例,水泥型假体组91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手术时间、截骨长度及生存情况。记录并对比两组假体存留情况、并发症(根据Henderson定义的分型方式分为5型)发生情况及假体失败后的治疗措施。根据MSTS93评分系统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下肢功能评分。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与假体存留率。结果本组157例术后均获5~106个月随访,平均44个月。生物固定组中位随访39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67.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2%、84.2%。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例,机械性失败1例,假体感染2例,肿瘤复发3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5±2)分。水泥固定组中位随访45个月,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0%、68.1%,假体3、5年存留率分别为91.6%、84.9%。并发症包括软组织失败3例,无菌性松动10例,机械性失败2例,假体感染3例,肿瘤复发4例。术后MSTS93功能评分(24±2)分。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假体存留率及术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余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于两组假体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类假体重建股骨远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二者具有相似的患者生存率、假体存留率、患肢功能,生物固定假体组较水泥固定假体组无菌性松动发生率更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