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摘要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