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农业气象 》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覆盖模式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温度和产量的影响

             

摘要

为探明西北雨养旱地不同覆盖模式的土壤温度效应及冬小麦籽粒产量特点,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夏季覆膜(T11)、秋季覆膜(T12)、上茬旧膜覆盖(T13)、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14)、碎秆夏覆盖(T21)、整秆夏覆盖(T22)和露地对照(CK)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度及籽粒产量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覆膜和秸秆覆盖均有明显增温和降温效应(P<0.05).与CK相比,二者的增温效应主要集中在拔节前,覆膜增温效果大于秸秆覆盖;拔节后有明显的降温效应,秸秆覆盖降温效果大于覆膜.覆盖处理冬小麦全生育期5 ~ 25cm土层平均温度以上茬旧膜(T13)增温最明显,较CK高0.24℃,以碎秆夏覆盖(T21)降温效应最明显,较CK低0.68℃.(2)覆盖的增温效应主要出现在早晨,而降温效应主要在中午和傍晚.(3)覆盖处理可显著提高冬小麦单位面积籽粒产量(5.0% ~29.0%,P<0.05),覆膜处理比秸秆覆盖提高幅度更大,覆盖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明显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因此,在西北雨养旱地采用覆盖模式种植对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显著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以夏季覆膜(T11)籽粒产量最高.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2014年第4期|403-409|共7页
  •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毕节市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毕节55170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干旱生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西北雨养农业区; 地膜覆盖 ; 秸秆覆盖 ; 土壤温度 ; 冬小麦 ;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