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有效性及对比研究

组织运动瓣环位移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监测乳腺癌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有效性及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应用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与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低剂量蒽环类药物(ANT)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方法:4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接受化疗,包括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或姑息治疗。在化疗前基础状态(T_(0))及每周期化疗前1 d(T_(1~5))及第6次化疗结束后21 d(T_(6))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存储图像。获取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后,应用Qlab软件导入左室心尖三腔心、四腔心、两腔心及大动脉短轴三切面图像,获取左室应变参数[左室心肌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LVGLS)、径向应变(LVGRS)与圆周应变(LVGCS)]。切换软件进入TMAD模式获取二尖瓣环位移相关参数(TMAD-sep、TMAD-lat、TMAD1-midpt、TMAD1-midpt%、TMAD-ant、TMAD-inf、TMAD2-midpt、TMAD2-midpt%)。所有测值均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反映左心功能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自T_(4)始较前一周期及T_(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LVGLS、LVGCS、LVGRS绝对值均呈下降趋势,且均在T_(2)开始与T_(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LVGLS变化较敏感。TMAD相关参数测值均呈下降趋势,TMAD-ant、TMAD-inf、TMAD2-midpt、TMAD2-midpt%在T_(2)开始与T_(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MAD2-midpt%在观察期间变化较敏感。结论:TMAD与2D-STI技术均对监测低剂量ANT的心脏毒性作用有重要价值;TMAD技术操作相对便捷,有望成为评价早期心肌损伤的更优选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