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外企业家》 >浅析金融负债的“反直觉”效应

浅析金融负债的“反直觉”效应

         

摘要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出现了复杂多样的金融工具。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多种金融负债形式来达到筹资的目的。企业发行的金融负债一般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是在企业发行以公允价值为后续计量的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上,当企业主体信用风险发生变动时,会给投资个体带来一种“反直觉”效应。具体表现为:当企业信用风险上升时,换言之,企业的信用情况下降,则意味着企业有可能以更低的发行价发行债券来偿还该项金融负债。在现行的会计处理模式下,该金融负债的变动收益应该确认,由此造成企业基于一项负面的经济事实却确认了一笔正面的账面收益。反之,当企业信用风险下降时,企业则基于一项正面的经济事实而确认相应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本文将对这一“反直觉”效应的存在及其合理性进行初步分析,并对金融负债列报形式的最新变化进行梳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