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华夏文化》 >崆峒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崆峒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摘要

崆峒一词在古代无山字偏旁,它本是一个氏族部落民族语言的音译,表达的是一个方位或一个区域所有部落的总概念。崆峒山最早载于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形入《山海西经》,《庄子》《穆天子传》《史记》《汉书》《水经注》《淮南子》《魏书》《通典》《五经正义》《括地志》等古籍中有过"空同"、"鈃山"、"空桐"、"鸡头山"、"笄头山"、"薄落山"、"牵屯山"等异名,定名"崆峒山",始于唐代。在数千年文化衍进、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崆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著录项

  • 来源
    《华夏文化》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 作者

    朱克雄; 史华丽;

  • 作者单位

    甘肃省平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凉市农业学校;

    744000;

    甘肃省平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平凉市农业学校;

    7440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