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ICU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ICU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ICC-UEDVT)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西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PICC置管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年龄〉18岁、留置时间〉1周且相关资料完整者。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深静脉血栓(DVT)史、PICC置管史;疾病累及器官数,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导管型号、导管品牌、穿刺次数、置管静脉、置管侧肢体、置管侧肢体肌力、留置时间。根据PICC-UEDVT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确定PICC-UE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1例PICC置管患者中有6例发生PICC-UEDVT,发生率为9.8%,分别发生于置管后9 d、14 d(2例)、22 d、28 d、62 d。单因素分析显示,DVT史、D-二聚体、导管型号是PICC-UEDVT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DVT史:50.00%比7.27%,P=0.017;D-二聚体〉5 mg/L:66.67%比18.18%,P=0.021;5F导管:83.33%比29.09%,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VT史〔优势比(OR)=20.539,95%CI可信区间(95%CI)=1.733~243.875,P=0.017〕和导管型号(OR=18.070,95%CI=1.317~247.875,P=0.030)是PICC-UE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有DVT史、D-二聚体〉5 mg/L的ICU危重症患者,尤其是置管后14 d,要高度警惕PICC-UEDVT的发生,同时要正确评估患者血管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留置PICC期间应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早期发现PICC-UEDV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