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穴位和非穴位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对照研究

穴位和非穴位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穴位和非穴位电针(EA)镇痛时脑功能区变化,了解穴位对电针镇痛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穴位深刺、非穴位深刺不同的针刺方法,分别电针2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左侧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GB34)和悬钟穴(GB39),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99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不同针刺方法的脑功能图像.结果:20例受试者中有16例完成穴位深刺,18例完成非穴位深刺.穴位深刺与非穴位深刺引起的脑功能区的变化有显著差别.穴位深刺组表现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双侧豆状核区等信号升高;双侧扣带前回(BA24、32区)、左侧杏仁体(NA)、双侧海马结构等信号降低.这些发生明显变化的脑功能区被认为可能与针刺镇痛有关.非穴位组双侧扣带前回(BA24、32区)等信号升高,双侧豆状核等信号降低.结论:fMRI方法研究表明,穴位深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和兴奋与痛觉调制相关的多个脑功能区而实现的.非穴位深刺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穴位的准确定位对电针镇痛有明显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